学院主页 欢迎访问淮北职业技术学院!
网站首页 / 文明创建

第六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宣传——李华松

阅读次数:1458 发布: 宣传部 发布时间:2019-08-29 15:50
[字体:  ]


志愿服务四十年  无私奉献为人民

----记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家的守护人李华松

 李华松生活照.jpg

李华松祖孙三代人接力,71年如一日,不计个人得失,忠实守护守护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家,行走在诚实守信的路上……

守护旧址  传承历史

1948年11月23日,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由临涣迁至到韩村镇淮海村李华松的祖屋。68年来,这个家庭祖孙三代始终呵护着这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旧宅,到李华松手中已经是第三代,40年来,李华松每天坚持打扫旧址,清除杂草、排查隐患,还义务担历史当讲解员,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员。

    在当地村民心中,李华松拥有一个英雄家庭。他的祖父李志本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与徐风笑,在宿县以西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;伯父李光林于1940年3月在西北王六子战役中与日寇作战牺牲;父亲李光者用太平车往双堆集前线送粮草物资,多次从双堆集抬担架,抢救伤病员…… 

虽然总前委驻扎在李华松家的日子只有38天,但从此这个小院成为了这个家庭的骄傲。从李华松记事时起,家里的长辈们就经常给他讲淮海战役的事情,讲首长们在这里的经历,讲村民们是怎么支援解放军的。当然,也会讲总前委设置在他家的过程。从那时起,这座房子就成为了李华松的骄傲和永远的牵挂。 
   1980年5月,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被批准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并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。这让李华松无比欣喜,更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。

走进淮海村(原小李家庄),一座两进两出的农家四合院,在周边崭新的现代农家小院的包围中,格外引人注目。

小院有着凹凸不平的茅草土墙,宽敞干净的院落里存放着木推车、旧石磨、老式手摇电话机、手提马灯、战略地图……走进其中一间大房间,只见墙上悬挂着刘伯承、邓小平等首长的照片和作战地图。其他房内陈列着古色古香的旧家具和老百姓“支前”的旧物,这些无一不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,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之中……

李华松一家在这个院子里生活了30多年,后来因为保护等方面的需要,一家人才依依不舍地搬走。自从搬离四合院后,李华松就主动承担起了旧址守护人的角色。每天一大早,他都会骑着自行车,赶到离家一公里的旧址,巡视一遍后,开始打扫房内的卫生。老辈首长使用过的防风煤油灯、电话啥的,李华松都要仔细擦一遍。这是心里的事儿,不擦一遍心里不踏实。守护的日子,一晃就坚持了40多个年头。打扫旧址、清除杂草,修葺房屋,巡看有没有墙体破裂,有没有火灾隐患,有没有翻墙破坏现象等等都是李华松要做的事儿。  
  小院的房顶草屋顶,最难的是维护,一下雨就有可能漏水。只要下过雨,个子矮小的李华松总是会搬来梯子,佝偻着身子,爬到屋顶上去维修房屋。 
  2007年以前,总前委旧址由于年久失修,屋面漏水,土墙断裂坍塌。经镇村多方呼吁,在市、县相关部门协调下争取到经费,2007年5月11日至2007年12月24日,上级对总前委旧址实施第一期总体工程的修复工作,李华松在旧址全程看护管理,整整224个日夜。  
  这些年,李华松守护小院的日子又增添了新内容:每天,他都要取出消防水带沿着院落,边跑边将水带铺设一遍,进行他特有的消防演练。李华松说:“这么珍贵的旧址,防火是大事。就得自己练熟了,万一遇到情况才能不慌张。” 

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从1948年11月23号至今,68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。近年来,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基地,越来越多的人会来到这里参观,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。高峰的时候,游客量有1000多人。李华松义务承担起了讲解历史的任务。他会热情细致地为参观者讲解当年总前委首长在这里指挥华东、中原野战军和地方武装,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主力55.5万军队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。

为了做好讲解,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李华松认真学习党史资料,撰写了讲稿。讲稿里的内容,既有淮海战役的知识,更有小李家旧址的内容。更多的时候,李华松则是结合自家经历来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,让游客们久久沉醉于其中,深受感动。

多年来,李华松默默担任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的守护人、讲解员角色,却不拿一分钱报酬。淮海村党总支书记纪永亮说,直到最近两年多,每月才象征性地给他发两三百块钱。

李华松的心愿是一辈子守护在这儿。他说,“哪一天我要是走不动了,我要让女儿来接我的班,继续站好岗。” 

硝烟散尽,祖国安宁。我们,谁都不能忘记历史,因为幸福的日子来之不易。李华松说,自己最喜欢的时刻,就是搬把椅子坐在院门前,等候下一位来访者。

时间的车轮不停步地向前迈进,一晃68年的岁月已然穿梭而过,当年的战役总前委却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样貌,仿佛丝毫未受到岁月的洗礼。这座68年依然矗立在原地的小院不仅时刻在向人们讲述着当年的抗战故事,也在讲述着它之所以能在时光中被眷顾的原委……

当好干部  为民服务

    守护旧址的同时,李华松自1985年4月至2011年9月还任村文书,退休后却仍然常常帮助村干部做好村务工作。1988年9月以来,他三十多年如一日,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,他任劳任怨,奉献无私,总能够出色完成上级和本村交给他的各项任务。他负责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以来,总是认真处理人民群众要求办的每一件事,被县镇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。

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,提高村民的收入,他努力尝试从传统的粮食种植到蔬菜种植,再到大棚菜种植、节能温室种植。1996年他种3亩多大棚菜,亩产收入近万元。此后,他主动带动更多的农户共同富裕起来。2002年后,外出打工挣钱多,富余劳力都能够到外地打工,他又给群众联系厂家,宣传和介绍厂家的劳动项目、技术和工资待遇,还向群众宣传法律常识。主要劳力打工去了,李华松同志常常走访留守群众,关心帮助他们,解决在生产、生活和儿童读书等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受到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。

2006年,韩村派出所给淮海村提供了几辆自行车作为村里“治安巡逻”使用,当时在村支部供职的李华松便有了一辆“专车”,这之后他除了做好村委会工作,便又多了一个义务,那就是每天骑着他的“巡逻110”义务巡逻。 2011年,李华松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村里维护治安上。

“自从有了这辆‘治安巡逻110’,李华松每天骑车巡逻,村里很少发生治安案件,我们晚上也能睡安稳觉了,在外打工的家人也放心多了。”提起李华松,村民个个夸奖。

除去日常的巡逻,邻里纠纷调解、扶危帮困、防火防盗等事,李华松都管。村里一旦有情况发生,他基本都是第一个到达现场。

2009年的一天晚上,70多岁的村民李华明家中因电线短路突发火灾,李华明身上多处被大火烧伤,李华松闻讯后,骑着“巡逻车”一路飞驰赶到现场,并立即组织人员将李华明送往医院救治,因李华明子女在外打工,李华明家里又被大火洗劫一空,无钱支付医药费,救人如救火,李华松毫不犹豫地掏钱垫付了押金。

李华松常说,“为大家服务,就是希望淮海村越来越好。有人说我不拿一分钱,为什么还干得这么高兴,那因为家乡人过得安全舒心,我自然就高兴。”

和淮海战役同龄的李华松,有着为群众服务的情结。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主办: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承办: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 邮编:235000
技术支持:商网信息